腹式呼吸是一种通过膈肌主导的深度呼吸方式,能有效改善心肺功能、缓解压力。然而,许多人对它的理解仅停留在“吸气鼓肚子”的层面,反而因错误练习导致呼吸紊乱。本文从腹式呼吸的原理讲起,带你从底层逻辑到实操方法全面掌握腹式呼吸。
一、腹式呼吸与胸式呼吸的核心区别
左为“腹式呼吸”,右为“胸式呼吸”

胸式呼吸:以肋间肌为主,吸气时胸腔横向扩张,腹部基本不动,仅肺上部参与气体交换,容易导致呼吸短浅。

腹式呼吸:以膈肌运动为主,吸气时膈肌下移,腹腔脏器被挤压下推,腹部自然鼓起;呼气时膈肌上抬,腹部回缩,能充分调动肺下部肺泡。
呼吸方法并无绝对好坏,需要根据场景进行选择,日常保持自然呼吸即可,不用过于在意用的是什么呼吸方法。
胸式呼吸是日常浅层呼吸的主要方式,适合普通对话和低强度活动。
腹式呼吸则用于需要深度换气的场景,如运动、歌唱、冥想,尤其适合慢阻肺患者和长期久坐人群。
二、腹式呼吸的原理与好处

膈肌的“泵”作用膈肌每下降1厘米,肺通气量可增加250-300毫升。长期练习能提升膈肌活动范围,改善肺功能,尤其对老年肺气肿患者有益。
副交感神经激活缓慢的腹式呼吸可刺激迷走神经,降低心率、血压,缓解焦虑。
内脏按摩效应腹腔压力的规律变化能促进胃肠蠕动,改善消化功能,甚至辅助减少腹部脂肪堆积。
三、腹式呼吸的训练方法
首先全身放松,躺下或站着、坐着都可以,建议初学者采用半卧位(膝盖下垫枕头放松腹肌)或端坐位(轻微骨盆后倾,避免塌腰或挺胸)。
调整呼吸,将惯用手放在腹部,另一只手放于胸部,想象腹部是一个未充气的气球。
用鼻缓缓吸气进入腹部,腹部慢慢鼓起,感受右手一点点被腹部向外顶,最大限度地向外扩张腹部,注意胸部保持不动。
当腹部不能再吸入气体的时候,用嘴呼出气体,感受右手随着腹部向内塌陷,想象腹部尽量往脊柱靠拢,最大限度地向内收缩腹部,胸部保持不动。
感觉气体全部呼出后,再保持1-2秒钟,重复此循环。一般情况下,吸气4-6秒钟,呼气5-7秒钟,保持1-2秒钟。
练习时腹部应自然起伏,而非刻意向外顶出,避免造成胸腹矛盾呼吸。
吸气后无需刻意憋气,直接进入呼气阶段,保持呼吸连贯。
每天可练习1~2次,每次5-15分钟,每分钟呼吸6~8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