阿斯汤加初级序列是一项传统的瑜伽练习,通常需要90分钟才能完整完成。这项练习旨在全面增强身体的力量和柔韧性,通过一系列的体位法和呼吸练习,深度地拉伸和强化肌肉,从而有效缓解肌肉紧张。
以下是初级序列的瑜伽姿势的顺序:
拜日式A/B
站立序列
Padangusthasana(手抓脚趾伸展式)

这个体式作为站立序列的起始动作,能够深度拉伸腘绳肌和小腿,同时强化大腿肌肉,为后续的前屈体式奠定坚实的基础。这一体式能够帮助缓解压力和焦虑,让还能刺激肝脏和肾脏,促进这两个重要器官的排毒功能,改善消化功能,促进肠胃蠕动,有助于消除胃部不适和消化问题
Padahastasana(手在脚下)

增强了腘绳肌的柔韧性,使下背部肌肉得到锻炼,而且通过促进上半身的血液循环,有助于缓解身心疲惫。当血液流动更加顺畅时,身体的每一个细胞都能得到充足的氧气和营养,从而帮助你恢复活力,减轻疲劳感。
Trikonasana(三角式)

这个体位不仅锻炼了腿部、膝盖、脚踝、手臂和胸部的肌肉力量,使得肺部能够自如扩张,吸入更多氧气,而且还对臀部、腹股沟、腘绳肌、小腿、肩膀、胸部以及脊柱进行了深度拉伸,有助于提升身体的柔韧性和稳定性。
Parivrtta Trikonasana(扭转三角形式)

随着扭转动作的逐渐增强,腹部器官得到了有效的刺激,从而促进了消化功能的提升。
UtthitaParsvakonasana(侧角伸展式)

这个体式主要用于测试主要序列所需的耐力,同时能够加强和伸展腿部、膝盖、腹股沟、腰部和脚踝等部位的肌肉和韧带。通过练习这个体式,脊椎和肩膀也会得到良好的拉伸和放松,有助于改善身体的柔韧性和平衡感。
Parivrtta Parsvakonasana(侧角扭转式)

扭转体式不仅为平衡能力带来了新的挑战,更对腹部器官起到了积极的刺激作用,从而有助于改善消化功能。此外,这种体式还能通过促进新鲜血液流经内脏,帮助身体更有效地排毒。
Prasarita Padottanasana A、B、C 和 D(双角式)

这些瑜伽姿势融合了向前折叠和倒立的优势,为练习者带来了多重益处。首先,它们有助于平静心灵,缓解压力和焦虑,让练习者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内心的宁静。通过深度的呼吸和放松,这些姿势帮助调节神经系统,减少焦虑感,使人感到更加轻松和自在。
Parsvottanasana(加强侧伸展式)

这个前屈体式不仅为练习者提供了额外的平衡挑战,还有助于平静心灵和改善姿势。在双手反祈祷式中,脊椎、肩膀和手腕得到了深度拉伸,这有助于增强这些部位的柔韧性和稳定性。
UtthitaHastaPadangusthasana(站立手抓脚趾伸展式)

它通过伸展腿后部肌肉和打开臀部,有助于增强腿部的力量和灵活性。这种伸展不仅有助于缓解长时间坐姿或站立导致的肌肉紧张,还能改善臀部和腿部的线条,使身体更加匀称。单腿站立对于提高平衡感非常有效。
Ardha Baddha Padmottanasana(半莲花站立前屈式)

这种前屈增加了深髋打开和腘绳肌的伸展。挑战你的平衡。
Utkatasana(幻椅式)

这个姿势可以巩固脚腕,腿,大腿,脊椎,同时伸展肩膀,腿,跟腱。
Virabhadrasana I(战士 I)

这种体型训练对于提升集中力、肌肉力量、稳定性、耐力、平衡感以及协作能力都有显著的效果。为了加强全身的血液循环,需要先温暖肌肉,为接下来的坐姿训练做好准备
VirabhadrasanaII(战士II)

战士II瑜伽姿势是一种具有多种益处的瑜伽动作,增强力量、稳定性、耐力和注意力。加强和伸展腿部和脚踝以及腹股沟、胸肺和肩膀。
坐姿序列
Dandasana (手杖式)

这种姿势能够加强上背部、胸部和腹部,帮助身体保持平衡和稳定,并为更深层次的姿势做好准备。
PaschimottanasanaA、B和C(坐立前屈)

这是一种深度拉伸的体式,旨在拉伸整个背部,包括脊柱、肩膀、腘绳肌和骨盆。同时,这个体式还能刺激内脏器官,如肝脏、肾脏、卵巢和子宫,有助于促进身体的排毒和内分泌系统的平衡。
这个体式有三个变化,分别是:
A. 抓住大脚趾:在前屈式的基础上,将双手分别抓住两脚的大脚趾,这样可以加深背部的拉伸,并增强对脊柱和腘绳肌的伸展。
B. 抓住脚:如果抓住大脚趾对你来说过于困难,你可以尝试抓住脚的外侧或脚踝,这样也能达到拉伸的效果,同时减轻对脊柱的压力。
C. 抓住手腕:这个变化是在前屈式的基础上,将双手交叠放在背后,然后抓住对侧的手腕。这个变体进一步增强了脊柱和肩膀的拉伸,同时也可能增加了一些扭转的效果。
Purvottanasana(反台式)

这个姿势是一种力量与柔韧性的完美结合,与先前练习的向前折叠姿势形成鲜明对比。通过练习这个姿势,不仅可以提升平衡感,更能帮助平静心灵,增强能量,有效减轻疲劳。
ArdhaBaddhaPadmaPaschimottanasana(半莲坐立前屈)

这种深度向前弯曲的体式极大地增强了髋关节和膝关节的灵活性,同时拉伸了肩膀、腿筋、小腿和脊柱。当脚后跟压在腹部时,这个动作还能刺激肝脏和脾脏,从而有效改善消化功能。
TriangaMukhaikapadaPaschimottanasana(半英雄坐立前屈)

这个姿势是一种全身柔韧性的训练,特别对脊柱、腘绳肌、臀部和膝关节的伸展效果尤为显著。通过练习,你可以感受到身体在这些关键部位的柔韧度得到明显的提升。此外,这个姿势还有助于打开脐轮,促进身体能量的流动,对于身心的平衡和和谐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。
JanuSirsasanaA、B和C(头碰膝前屈伸展式)

这种体式不仅有助于深度拉伸脊柱、肩膀、腿筋和腹股沟,进而提升身体的柔韧性,而且其独特的放松效果对于平静身心、缓解压力和焦虑具有显著作用。在快节奏的生活中,这个体式可以作为一个宝贵的身心调节工具。
此外,该体式还有三种变化形式,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益处。变化A中,弯曲膝盖脚放在大腿内侧,可以进一步加深腿筋和腹股沟的拉伸。变化B中,脚的位置与A相似,但坐在脚跟,这有助于增强脊柱和脚踝的灵活性。变化C则是脚底贴在大腿内侧,脚尖向下,这种变化可以更加深入地打开髋关节,促进身体的放松和能量的流动。
MarichyasanaA、B、C和D(玛里琪式)

该姿势的 A 和 C 版本将一条腿伸直在地面上,同时向前折叠或扭转躯干。B 和 D 版本将下面的腿折叠在弯曲腿的大腿上,并与上身进行相同的前折叠或扭转。这些姿势可以伸展脊椎和肩膀,使身心平静,并按摩内脏改善消化。
Navasana(船式)

此体式不仅有利于强化髋屈肌和脊柱的柔韧性,还能提升注意力和持久力。同时,它还能有效刺激肾脏、甲状腺、前列腺以及肠道等身体器官的功能。
Bhujapidasana(腿压双臂支撑式)

这种手臂平衡练习不仅能够增强肩膀、手臂和手腕的力量,还能有效地拉伸腹部、大腿、手臂和肩膀的肌肉。此外,它还能提高平衡感和注意力,是一种极富挑战性的体式。
Kurmasana(龟式)

这种姿势专注于拉长和舒缓脊柱,为颈部、头部和肩部带来深度的放松。此外,它还能有效改善消化和呼吸系统的功能,为身体注入新的活力。
Supta Kurmasana (睡龟式)

与先前的姿势相辅相成,这是该系列中最为深入的前屈体式之一。它不仅能够打开臀部、骨盆和下背部,还能有效强化外部臀部的肌肉。
GarbhaPindasana(胎儿式)

通过轻轻地将脚后跟压向腹部,并在腿部施加适度的压力,这个姿势有助于肝脏和脾脏的净化与排毒。
Kukkutasana(公鸡式)

公鸡式不仅能够伸展手臂和脊柱,还能加强肩膀、肘部、手腕和关节的灵活性。此外,这个体式还能激活海底轮,促进消化系统的健康,并有助于缓解经期不适。
BaddhaKonasanaA和B(束角式)

这个开髋体式专注于拉伸大腿内侧、腹股沟和膝盖。它有两种变体:在变体A中,背部向上拱起,下巴轻触地面;而在变体B中,双脚向前延伸,前额置于脚尖之上。
UpavisthaKonasana(坐角式)

这种姿势对腘绳肌、小腿、脊柱、骨盆和腹股沟的拉伸效果显著。不仅如此,它还能按摩和刺激肾脏,促进腹部器官的活力,从而有助于消化和新陈代谢的顺利进行。。
Supta konasana (睡角式)

这是一个倒立的恢复性姿势,其益处众多。它不仅可以全面伸展脊柱、腿部、背部、手臂以及大腿和小腿,还能有效刺激甲状腺,促进新陈代谢的正常运作。此外,这个姿势还有助于心灵的平静,帮助缓解压力和焦虑,为身心带来宁静与和谐。
Supta Padangusthasana(卧手抓脚趾伸展式)

此姿势对臀部、大腿、腿筋、腹股沟和小腿都有良好的拉伸效果,同时能够强化膝盖,为关节提供支撑。不仅如此,它还能有效缓解背痛和经期不适,为身体带来舒适与放松。
UbhayaPadangusthasana(平衡手抓脚趾式)

这个姿势对于平衡感的训练效果显著,能够有效提升核心稳定性。在执行过程中,腘绳肌、小腿、脊髓和肩部都会得到深度的拉伸,从而帮助这些部位放松并增强灵活性。
UrdhvaMukhaPaschimottanasana(平衡前屈式)

这种更具挑战性的变体不仅可以打开身体的Svadhisthana(骶骨)脉轮,促进能量流动,还有助于深度拉伸和强化身体的多个部位,包括臀部、大腿、腿筋、腹股沟和小腿等。同时,这种姿势也能增强膝盖的稳定性,并有助于缓解背痛和经期不适。
Setu Bandhasana(桥式)

作为坐姿系列的最后一个姿势,它不仅能加强背部肌肉、内收肌、腘绳肌、臀部和颈部,还能通过头部的放置方式,有效地打开喉咙,促进呼吸的顺畅。这样的姿势还有助于拉伸食道,从而改善吞咽功能,对于保持身体健康和舒适的消化系统有着积极的影响。
Urdhva Dhanurasana(轮式)

该姿势对于胸部、肺部和肩膀的扩展具有显著效果,能够增强呼吸的深度和质量。同时,它还能够提高脊柱的灵活性,有效支撑下背部肌肉,预防或减轻背痛。此外,这个动作还全面锻炼了手臂、肩膀、手腕、腿部、臀部和腹部肌肉,增强了身体的力量和稳定性。在拉伸方面,该姿势能够深入拉伸髋屈肌和腹部,帮助释放紧张感,促进身体的柔韧性和平衡。
Paschimottanasana(坐立前屈)

当您再次练习这个姿势时,应该会明显感受到脊椎、肩部、腿筋和骨盆的柔韧性得到了提升。
结束序列
Sarvangasana(肩倒立式)

这种倒立的姿势能够有效促进身体下部区域的血液循环,帮助将停滞的血液向心脏方向移动,从而焕发心脏的活力。同时,当新鲜的血液流向头部时,大脑、眼睛、耳朵、鼻子和喉咙等器官也能得到充分的滋养,这有助于它们更好地运作和发挥功能。
Halasana(犁式)

犁式是一种独特的倒立姿势,它能够有效释放背部的压力,改善姿势,并减轻因长时间坐姿或站立引起的疼痛。在这个姿势中,腹部肌肉的收缩不仅有助于刺激消化器官,促进肠胃蠕动,还能带来一种身心的宁静感,帮助镇静大脑,减轻压力和疲劳。
Karnapidasana(耳压膝式)

这种体式深度地伸展了脊柱和臀部,有效地拉伸了颈部、肩部、脊柱、臀部和腘绳肌,从而提高了身体的柔韧性和平衡感。同时,这个体式还能激活喉咙、太阳神经丛和根轮
UrdhvaPadmasana(莲花肩倒立)

这种倒转体式能够刺激血液循环,使新鲜血液流入头部和腹部器官,为这些部位提供充足的氧气和养分。这不仅有助于改善消化,还能促进头部和腹部的健康,使人感到更为清新和充满活力。
Pindasana(胚胎式)

此体式对腹部器官的刺激和强化效果尤为显著,有助于促进消化系统的健康和功能。同时,它还能深度伸展和放松整个脊柱及颈部肌肉,缓解这些部位的紧张和疲劳,提升身体的舒适度和灵活性。
Matsyasana(莲花鱼式)

鱼式是一种深度拉伸和强化的体式,它专注于加强上背部和颈部后部的肌肉,提升这些区域的稳定性和力量。同时,这个体式还能有效地拉伸髋屈肌、肋骨、腹部以及颈部前部的肌肉,帮助缓解肩部和颈部的紧张感,促进身体的舒适和平衡。
UttanaPadasana(拱背式)

在这个特定的姿势中,随着颈部的伸展,喉轮(与沟通、表达和创造力相关的能量中心)得以打开,促进能量的自由流动。这种姿势还增加了流向心脏和颈部的血流量,不仅有助于缓解肩膀、颈部和喉咙的紧张感,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焦虑和压力
Sirsasana(头倒立)

倒立是一种极具活力的体式,通过增加流向大脑、头部和颈部区域的血流量,为身体注入活力。这个体式不仅有助于提升身体的能量水平,还能显著增强核心、肩部、手臂、背部和颈部的力量。通过持续的练习,倒立能够帮助你建立更强的身体基础,提升整体健康水平。
balasana(婴儿式)

在完成倒立之后,接着进入放松姿势是至关重要的,这有助于使血流逐渐恢复正常,避免突然的血压变化。此时,脊椎、肩膀和颈部得以放松,紧张感得到缓解,为头脑和中枢神经系统创造了一个平静的环境。这样的过渡不仅有助于身体的恢复,还为接下来的动作或日常活动做好准备。
Baddha Padmasana(莲花身印)

Baddha Padmasana是一个重要的瑜伽体式,能够很好地为冥想做好身心准备。这个体式通过平静心灵和打开心脏,促进活力的流动,从而帮助达到身心的稳定状态。当你进入这个体式时,你能够感受到内心的平静和身体的放松,为接下来的冥想练习创造了一个理想的环境。
Padmasana(莲花式)

莲花式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冥想姿势,其益处多多。它不仅能有效减轻肌肉紧张,还有助于控制血压,使心灵得以放松。此外,莲花式还能强化脊柱和上背部的稳定性,通过伸展脚踝、臀部和膝盖,帮助练习者在冥想中保持更长时间的坐定。
Utplutihih(莲花上提式)

这个莲花式瑜伽姿势,不仅能够促进身体的平衡与稳定,更能深入影响你的心灵状态。通过调整呼吸和放松身心,这个姿势有助于缓解压力和焦虑,让你的内心恢复平静。
Savasana(摊尸式)
作为最终的放松姿势,莲花式不仅帮助身体吸收和整合之前的运动练习所带来的影响,还能让身心逐渐平静下来。在这个姿势中,你可以撤回感官,准备进入冥想状态。这个过程让你的身体和心灵得以放松,为接下来的冥想练习创造了一个宁静和谐的环境。